焦点滚动:在极其微小处寻求新突破
□本报记者 赵一诺
将数以万计极其微小的微纳机器人注射进人体,“察觉”人体出现异常便会精准释放药物,杀死癌变细胞,这是科学家始终在探索的抗癌方案之一。在漫长的科研路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系统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教授李隆球,也在奔忙在研究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技术的路上。记者从省科协获悉,李隆球不仅是第十四届省青年科技奖获奖者,还获得了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0后的李隆球专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领域相关研究。自2005年从哈工大本科毕业后,他便随导师张广玉教授主攻极端环境高端测控装备研究。这一“钻”,就是整整17年。
李隆球教授团队成员介绍,一根细发的直径大概是四五十微米,微纳机器人可能是我们一根细发直径的百分之一,由于尺寸极小,它往往要通过光、声、磁等外物理场精确控制其运动方向。“当时国内在这一领域还是空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必须从零开始,在争分夺秒的攻关中寻求新突破。”李隆球教授团队成员说。
为完成“石油装备机电一体化”攻关项目,李隆球和团队常年往返于实验室和油井之间,艰苦的科研环境让李隆球至今难忘。
冬季,-30℃的油井生产现场,对生长在湖南的李隆球来说是一种挑战,站在“云雾缭绕”的井口接线极其困难,就连滚烫的烙铁都是凉的,需要用手捂着烙铁吹气焊线,隔一会就得回车上喝酒取暖。夏季,因为都是芦苇沼泽湿地,蚊子有小拇指那样长,小腿被蚊虫围咬是常事,一挥手都能拍死十多只。
凭借跬步千里、久久为功的努力,经过近8年的技术积累,团队突破了井下极端环境多种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可控知识产权的井下精细分层智能注配装备,并在大庆、胜利等国有大型主力油田全面推广应用。2022年,此项发明获得黑龙江省专利金奖。
在地面上模拟空间实验舱的转位动作极具挑战,如何让十多吨重的物体在没有摩擦力没有重力的条件下转起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李隆球跟随张广玉教授团队为问天、梦天实验舱研制了转位机构地面模拟测试系统。
为攻关转位机构负载质量大、惯量大、地面模拟摩擦高等技术难题,李隆球和团队经常睡在调试现场,常常因“理论成立,运行失败”又推倒重来。
“这是一个很考验人的过程,每一次重新梳理,在航天领域当中就是一次归零的过程。”一位团队成员说。历时3年,李隆球和团队研制出了稳定可靠的转位机构地面模拟测试系统,助力问天、梦天实验舱成功转位。
李隆球告诉记者,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那天,他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科学家的幸福感:奋斗是幸福的、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还要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在哈工大人才政策支持下,2015年,李隆球被破格提拔为教授,成立了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多年来,他和团队在微纳结构研究领域不断取得新成就,在磁驱微纳机器人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原始创新的突破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就像在高原上修高铁,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沉下心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步步通向成功之路。”李隆球说。
链接 为表彰在我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1991年,参照中国青年科技奖,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科协联合设立省青年科技奖,每2年评选1次(2017年起,对照中国青年科技奖举办单位的调整,将团省委增为省青年科技奖举办单位之一)。至今共开展了十五届省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共有484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激发了我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创造热情,为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助力龙江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