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新龙江 新故事丨肇源:摸清农村集体“三资”家底
□刘丹丹 本报记者 李民峰
“2022年8月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根据‘三资’清查问题线索,共查处农村集体‘三资’违纪案件94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5人,公开通报曝光典型案例7起42人。”这是目前肇源县纪委监委在运用本县农村“三资”清查成果,实现监督与执纪问责有效衔接的情况。
(资料图)
突出问题导向 服务发展大局
2022年3月,肇源县委成立“巡乡联村”工作组,配合大庆市委巡察组同步对头台、二站、大兴三个乡镇所辖28个村开展延伸巡察发现,各村存在集体资源底数不清、资金管理混乱、资产账实不符等问题,共3大类189个。
工作组对全县“三资”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2010年至2022年12年里,县信访部门共接待农民上访8934人(次),反映“三资”问题的有6958人(次),占比77.9%;县纪委监委共查处农村类案件1919件,涉及“三资”问题的有1453件,占比75.7%。“三资”问题已成为影响村级经济发展,造成信访矛盾的主要症结。
摸清“三资”家底刻不容缓。肇源县立即成立清查工作组,县纪委监委全程督导检查,务求不落一亩资源、不丢一笔资金、不缺一项资产。
全面开展清查 务求查实查透
肇源县迅速成立“三资”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委派3名县委常委分任组长、副组长,抽调农业农村局、审计局、财政局业务骨干16人,分成4组,每组各分配3名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负责全程督导,深入各村开展清查。自然资源局、林草局、水务局负责为清查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和数据支撑。
工作组将全县16个乡镇135个行政村全部纳入清查范围,确定了资源违规发包、“白条”入账、违规处置资产等14类清查内容,务求全面覆盖、全部起底。
从去年8月到今年1月,清查组走村串户,针对各村在资源数据上与乡镇政府、县级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矛盾、含混不清问题,清查各类账目,经过深入研究分析,完成了对肇源县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底数和问题的大起底。
在资源上,共起底全县历年来所有资源发包合同13802份,较之前业务部门掌握的9771份,多出4031份;发现合同中存在问题1788个,其中程序不规范的1110个、内容不完备的54个、未收缴承包费的79个、发包期限过长的43个、“探头”合同346个、其他问题156个;清查出村集体未掌握未利用资源31.98万亩,占全县可发包资源的21%,以目前市场最低价每亩40元计算,预计每年可为各村集体增收1280万元。
在资金上,肇源纪委监委把各村自2018年以来的账目进行了审计清查,共查出问题1926个,其中大额资金“白条子”入账416个、坐收坐支1288个、虚报冒领资金93个、其他问题129个。
在资产上,按村资产账目,逐个核对实物,查出问题504个,其中固定资产未入账184个、账实不符182个、违规处置资产37个、其他问题101个。
通过此次清查,共发现“三资”问题4218个。
狠抓监督问责 彰显纪法震慑
五个月来,为确保工作实效、成果落地,县委先后召开专题会议8次,听取清查工作汇报;领导小组召开工作调度会19次,研判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对工作推进缓慢、数据逻辑不清等问题提出修正意见,共提出意见建议96条,修改完善各项数据17个,有力保障清查工作高效运行。
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监督指导组对4个清查工作组进行全程精准“旁站式”监督。先后提出指导建议36条,下发工作提示4期,召开经验交流会5次,在各组内形成比学赶超、跳起摸高的浓厚工作氛围,确保清查工作快而有力、专而有序。针对“三资”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同步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问题线索大排查、大起底,共梳理出问题线索1032件。并着力从严从快查处农村集体“三资”违纪违法问题。
注重成果运用 打造工作闭环
县纪委监委督促各乡镇党委政府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统筹推进问题整改。全县135个行政村均已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逐项对账销号,目前已整改问题2136个;县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监管责任,修订完善《肇源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制度》,全面整顿管理体系、从业人员,“三资”管理日趋规范;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充分运用“三资”清查成果,由过去的等各村申报信息变成主动管理、按时交易,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公开透明程度全面提升,有效遏制了村级资源发包出现新的腐败问题。
“县纪委监委将持续深化清查成果综合运用,既要注重对具体问题的当下改,又要注重完善机制的长久立;既要把监督整改与标本兼治结合,又要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用强有力的监督执纪保障农民合理权益,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大工程。”肇源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