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递!“三江模式”“北大荒模式”发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15日讯(记者姜斌 刘畅)15日,“首届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暨黑土保护利用论坛”在北大荒集团红兴隆分公司、友谊农场(分公司)召开。论坛聚焦建立黑土地立体监测技术体系与预警系统,为黑土地耕地质量常态监测与预警提供技术支撑。会议发布了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成果和黑土地保护性利用“三江模式”“北大荒模式”。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农业大学主办,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北大荒集团红兴隆分公司、友谊农场(分公司)承办。论坛上,举行了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北大荒友谊现代农业实验站揭牌仪式,并启动黑土地航空飞行综合观测实验。

论坛中,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所长姜明表示,东北地理所作为牵头单位在“十四五”期间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全面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进行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新品种研发、规模化示范及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

论坛中,刘焕军研究员和汪景宽教授代表研发团队共同发布了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成果,揭示黑土地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监测结果显示,1984年至2021年间东北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分别下降了0.55%、0.54%、0.52%和0.37%,近十年下降速度明显变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