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资讯!这支农民义务扑火队 6年防火巡逻2.6万余公里!

春季,正是森林防火重要时期。早上5点多,春寒料峭,身着橘黄色防火服的队员们已经擦拭好防火设备,骑上摩托车向着山林出发了。6年来,穆棱市河西镇红星村的这支农民义务扑火队防火巡逻26000多公里,扑灭山火45起。

义务扑火队和巡逻摩托车


(资料图片)

一个老兵,带出一群“防火兵”

“我们村就在山沟里,往年春秋容易发生山火,看着被烧坏的树,村里人都挺心疼的。”穆棱市河西镇红星村党支部书记张清德当起了这支农民义务扑火队的发起人,“我们村里的干部、党员、复员兵和我一起组成了扑火队,自从我们开始巡逻之后,火灾确实减少了。”张清德道出了组建扑火队的初衷。

微信群里一发出消息,队员们迅速从各个地点到小广场上集结,他们穿戴整齐、背上灭火设备,站姿标准、行动敏捷。

“我们都是地道的农民,以前哪会穿消防服、用消防设备,都是张书记教我们的,而且他整队、出发、扑火、收队都非常有经验,我们就是他的兵。”扑火队队员张学仙说。

张清德的微信名字是“曾经我是军人”,他说话很干脆,走路也带风。用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带队,防火队训练越来越专业,和别的消防队、扑火队一起上山扑火时,他们经常被当做是专业队伍,队员们非常自豪。

整装待发

逆行而上,他们6年扑灭山火45起

一身鲜亮的防火服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用来巡逻的摩托车和扑火设备也是扑火队员们农闲时必须擦洗、修整的,对待它们就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一样。

“以前是看见山火赶紧跑,现在是看见哪里有烟往哪里冲。”张学仙说,扑火队员们面对炙烤不退缩,但张清德书记总把“安全第一”挂在嘴边,带队一起出去一起回。“五年前,我们书记带队一共8个人去打火,下山时候发现两个队员不见了,山里电话没信号又打不通,给大家急坏了。”张学仙回忆起那次经历时仍记忆犹新,“山火瞬息万变,方向随时在改变,确实非常危险。而且对面山头烟大、火旺,一旦发生险情,后果不堪设想,好在他俩只是跟着别的队伍走错了地方,平安回来了,大家也松了一口气。”

6年来,这支义务扑火队共扑救火灾45起,有一年更新村、雷峰村、新兴村三个村相继发生山火,队员们去扑火奋战一天一夜,火情才被控制住……

为了防患于未然,扑火队在春秋防火季节骑上巡逻车,将附近两个乡镇纳入巡逻、宣传防火范围内,60公里的路每天巡视,还在春耕时期到各户宣传,时刻注意防火安全。经过多年的努力,6年来人为引发的火灾极少发生。

又到春季防火期,队员们全员备战,晚上在村办公室有队员值班,随时有火情随时出发。

山林中巡逻

购买18辆新摩托,开启防火巡逻新征程

倒春寒的凌晨,队员们虽套上了棉袄棉裤,但骑摩托车时身上仍凉飕飕的。因为多年骑行巡逻,队员们都落下了腿疼的毛病,走路有时会一瘸一拐。但一说起扑火,他们眼里透出的光无比炙热,迈着急匆匆的步伐,看不出一点腿疼的样子。

红星村义务扑火队的队员们粗略算了一下,6年来,他们驾驶着自家摩托车,自掏腰包加油、修理摩托车共计花费7万多元,但他们未向村里索要一分钱。这些年来,他们巡逻行程26000多公里,保护森林5万多亩。

可喜的是,红星村义务扑火队的装备从“化缘”走向了政府支持的“正轨”。“从林业部门申请的防火服装、灭火工具,现在我们有背负式和手提式灭火机,还有森林防火2号工具了。”张清德告诉记者,不久前,穆棱市政府给他们购买了18台崭新的摩托车,还给缩编后的18名扑火队员上了保险,这无疑是给扑火队打了一剂“强心针”。

山火无情,22名扑火队员们逆行而上的勇气和执着让人敬佩。河西镇镇长王文琦告诉记者,在红星村扑火队的带领下,河西镇新兴村、向阳村等村都开始组建自己的扑火队。随着扑火队数量越来越多,终究有一天,无论是哪里着火,扑火队都能就近灭火,更好地保护绿色的大森林。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张雪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