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映照青花湖
(资料图)
□本报记者 刘楠 赵吉会
湖面已经结了薄冰,王腾飞小心翼翼地沿着湖边进行着每天的巡查。
青花湖位于大庆市肇源县西北30公里的大兴乡前土村,白色冰湖上,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面板反射着耀眼的光,足足有3000亩。
“冰下面养鱼,湖面上发电。不但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空间,还方便光伏板的清洗和维护。”王腾飞是肇源通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电站站长。据他介绍,这个“渔光一体”光伏电站项目是省级重点项目,由通威与北鱼集团合作开发,总投资约12亿元,总面积合计约4200亩,采用“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模式,可实现渔业增产和节能减排两不误。目标是打造集新能源、新渔业、新农村为一体的三新“渔光一体”产业园区。项目于2021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当地优良的营商环境为项目提供了最大的政策支持和“保姆式”服务,仅仅历时5个月,当年12月26日便建成投产。
王腾飞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带领10名员工进行设备的巡查,由于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日常维护并不需要太多人。但根据不同季节和具体工作要求,皮卡、汽艇、无人机这些巡查设备却要水陆空不停地变换。作为光伏柔性支架高纬度地区首个示范项目,组件最低部分距离水面也有7米高,包括捕鱼船在内,都可以顺利通过。
经过近一年的运行,该项目在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展现出多个优势,包括积累了在高纬度地区建设“渔光一体”的经验,柔性支架桩间最大跨距达40米,养殖净空可达3米以上,为光伏+渔业养殖提供了更为优质和便利的基础条件,不影响渔业养殖及捕捞;由于水面的良好通风,降低了组件温度,提高了组件转换效率和发电量;散射光覆盖面积增加,有利于养殖水温保持,适宜鱼类生存。
“虽然现在日照时间减少了,但因为温度低,设备运行环境好,反而更利于发电效率的提升。”王腾飞说。据前期测算,本项目平均每年可以减少排放二氧化碳9.19万吨、二氧化硫14.14吨、二氧化氮21.28吨,减少电力烟尘3.08吨,节约标煤4.221万吨。
发电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截至10月31日,正式运行尚不足一年的肇源通威光伏电站发电14017万千瓦时,上网电量13882万千瓦时;合计营业收入超过4304万元,纳税超过292万元。
不仅有电,还有鱼。“黑鱼和鳜鱼喜阴,大面积光伏板遮盖正好能满足这一条件。”好处不止于此,北鱼集团发展部部长于程元介绍,光伏发电可降低渔业50%用电成本,即渔业整体生产成本的8%左右,并增加就业岗位约200个,带动就业人数超500人。近一年来,这3000亩鱼塘已经投入鱼苗105万尾,产值达到了4500万元。
“现在刚结冰,鱼更爱待在水底,不适合捕捞。明年元旦之后,大规模冬捕开始的时候,就又到收获的时候了。”于程元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