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看点丨味蕾龙江|一条鱼,活了一江水,火了一个村
张广才岭余脉把这里围成一个C形区域,敞口之处便是奔流不息的松花江。在这山水之间,得莫利村择一隅静谧。
(资料图片)
松花江得莫利段风光
广袤的森林、滔滔的松花江及其冲击而成的一小块平原,为村民提供了丰饶物产——山珍、水产、豆薯、稻米,成就了一道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得莫利炖鱼。
一条普通的鲤鱼,经得莫利一“炖”,年销鱼上百万条,收入数以亿元计。
得莫利炖鱼已成为东北美食的招牌菜,硕大的搪瓷餐盘里盛满了得莫利人的热情、坚韧和豪迈。
一条鱼,让得莫利村显山露水、声名远扬。
一条鱼和一个人;一家店和一个产业
“得莫利”,曾经是行走在哈同线上的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绍兴”“山泉”“前程”“江南春”……过去几十年,那些曾经撩人味蕾的鱼馆以及鱼馆里拉客的小伙、跑堂的村妹、朴实的老板,可曾记否?
开在方正县城的得莫利绍兴大酒家
得莫利绍兴大酒家偏安方正县城南一隅,门上褪了色的木刻对联道出店主几十年的商道和坚守——“小店大特色,淡利厚亲朋——水宽鱼大”。
5月30日下午三点多,已经过了饭口,店里依旧宾客满堂,食客们进店吃鱼,除寻老味儿,还冲赵秀华的名号。
68岁的赵秀华是店里最老的员工,她笑容可掬,招呼着进进出出的客人。看得出,很多食客都是老相熟。
又见“绍兴”,让人不禁想起40年前那个背着孩子炖鱼的年轻女人。
得莫利村隶属方正县得莫利镇(原伊汉通乡),距离方正县城15公里,哈同公路(G221)穿村而过。
采山、打鱼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得莫利村民重要生活来源,困顿中的村民苦苦寻求致富之路。
拍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得莫利村第一家饭店(图为赵秀华和绍兴饭店)
28岁那年,赵秀华跟大多数村民一样,日子过得挺紧巴。一次,丈夫苑绍兴求人帮工,家里没什么“硬菜”,她便自作主张在炖鱼时添了豆腐、粉条凑数,结果,七八个老爷们吃得连声叫好。
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赵秀华和翻建后的绍兴大酒家
那时,哈同高速未通,车辆走哈同公路全程需要一天时间,得莫利村因在哈同公路中段,车辆至此已是人困马乏,由于没有“服务区”,村民常受到过往司机的“叨扰”。
赵秀华发现了商机。
1983年6月,赵秀华夫妇俩贷款300元,置办了简单的餐具,在自家两间草房上挂上了“绍兴饭店”的招牌,炖鱼。
这是得莫利村史上第一家饭店。
当时,孩子小无人照料,赵秀华就背着孩子做饭。生意虽惨淡,但她活鱼炖豆腐粉条这道菜以及她背着孩子做饭的形象被人记住了。
渐渐地,绍兴饭店回头客越来越多,冲的都是赵秀华做的鲤鱼炖豆腐粉条。时间长了,“得莫利炖鱼”,便成了这道菜的菜名。
拍摄于2004年的赵秀华和她的炖鱼店
到了1988年,靠炖鱼,赵秀华成了全村第一个超万元户。她翻建房子,扩大经营,为过路车辆提供车库、旅店、饭店一条龙服务。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赵秀华带动下,500多户人家的得莫利村开了44家饭店,家家主打得莫利炖鱼。一到晚上,红色的店幌将小山村点得通亮。
1997年,得莫利炖活鱼走上了高速路。这年9月,哈同高速通车,赵秀华和村里多家鱼馆迁到哈同高速得莫利服务区(下称服务区)。
饭店搬到高速服务区,客流量比在老道增加了五六倍,平日2万多人,旺季日客流超过10多万人,每天仅长途客车就有130多个班次在这里经停。
滚滚车流为得莫利带来了滚滚财源。旺季时,一个店一天的营业额在10万元以上,服务区一年的房屋租金收入达到了千万元。
2023年5月30日,赵秀华在位于方正县城的得莫利绍兴大酒家吧台内
高速运转,不舍昼夜。2005年,身心俱疲的赵秀华退出服务区,将饭店迁至方正县城内,开始了“慢速生活”。
慢下来后,赵秀华系统总结得莫利炖鱼烹饪技法,积极参与得莫利炖鱼烹饪技艺“申遗”项目。2013年,得莫利炖鱼烹饪技艺被列入哈尔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赵秀华本人获得了得莫利炖鱼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如今,已近古稀之年的赵秀华将饭店交给了儿子经营。虽已放手,仍不放心,每天她都要到店里转转。
在儿子苑广民心目中,老人家是这家40年老店的“镇店之宝”。
得莫利炖活鱼,功夫全在火候上
曾几何时,为了吃得莫利炖鱼,奔驰在哈同高速上的车流,努力赶在饭口到达得莫利服务区。
得莫利炖鱼烹饪技艺入选哈尔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一条得莫利炖鱼,把这里的山珍和特产串联起来,形成独具得莫利特色的美食菜谱。
有食客普遍评价,得莫利炖鱼这道菜中鱼、豆腐、粉条都好吃,汤也剩不下。
这是得莫利炖鱼“炖”出来的效果,炖的过程鱼中,豆腐粉条借鱼之味,鱼借豆腐粉条之香,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这种渗透是从一瓢清水开始,经过40分钟左右的煎熬,鲤鱼、豆腐、粉条中的营养成分被充分分解,再融和后,生成一种特别的口感和滋味。
而这一瓢清水,以一汪焦黄油亮的汤汁完成了它的使命,成为这一炖的精华,将汤浇在地产的富硒米饭上,抿一口,鱼米之香香到“烧口”又“上头”。
绍兴大酒家刚出锅的得莫利炖鱼
一条普普通通的鲤鱼经得莫利一炖,如何变得如此美味?在这条鱼火了之后,作为一个“严肃”的问题,曾一度引起不少人的好奇、追问和探究。
民间曾有多种说法,最离谱的是说炖鱼佐料里放了罂粟壳,吃了上瘾。这种说法恰恰说明对如此美味人们已经找不出可以解释的理由。
其实,得莫利鱼所用佐料皆为家常,除了酱油、大料、辣椒外,还有葱姜蒜醋糖,别无它物。
主流的声音是“水好”。有好事者对得莫利村水质进行了化验,结果显示,水中富含硒、锶、锌、碘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成就了得莫利炖鱼独特味道。
得莫利水,确实不可忽视。起初,绍兴大酒家将店迁到方正县城后,炖鱼之水,皆来自得莫利村,从东边的村里运到西边的县城,往来30公里。
2014年,赵秀华儿子苑广民改变配方,攻克了得莫利炖鱼水土不服的难题,从此终结了“东水西调工程”。
绍兴大酒家的食材都是定制专供的
得莫利炖鱼者说,“食材好,食才好”。
首先是选鱼,鱼要鲤鱼或鲫鱼,不能有土腥味,须是活的;其次是粉条,粉条要纯土豆粉,须凉水泡软;再就是豆腐,要传统做法,卤水点制。
这样的食材才能炖得出得莫利鱼特有的味道——鱼鲜嫩,豆腐软糯,粉条筋道、不回生。
关于得莫利炖鱼的烹饪技艺,赵秀华总结,一是用好调料,要严格掌握的下料时间和先后次序;二是掌握火候,坚持急、中、慢三遍火。
如何将鱼炖得更入味?绍兴大酒家高师傅、江南春饭店张师傅、君鑫饭店的史师傅观点大同小异,不过,在炖鱼火候掌握上,一致认为,炖鱼时间一定要长,一般应掌握在40分钟左右。
侨侨餐馆刘淑娟既是老板又是厨师
侨侨餐馆老板兼厨师刘淑娟的体会是,炖鱼跟灶火的火力有关,不同燃料火力不同炖的过程也有差异。40多年间,得莫利炖鱼经历了柴火灶、燃煤灶、燃气灶三个阶段。但刘淑娟依旧坚持用燃煤灶,分急火、中火、慢火三个灶,依次炖。用急火炖开锅,中火炖入味,慢火炖收汤。出锅!
而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得莫利人对烹制方法进行了改良和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
一条鱼能游多远?
得莫利,满语是“渡口”的意思。
得莫利村三面环山,一面依水,水光山色相映。老渡口、鳇鱼滩、百亩梨园,阳光和微风不吝照耀和吹拂,让得莫利处处充溢自然的气息。
得莫利村远眺
5月到7月是松花江禁渔期,在得莫利江段上看不到渔船,江边垂钓者寥寥。
早年,村里渔民有四十多户,江边渔船排队,路边鱼摊成行,鱼是得莫利人的家常便饭。
青山长川,渔樵江渚。得莫利村民也曾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田园生活。
一条炖鱼让老守田园的村民人心思变。
55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张金和是土生土长的得莫利人,24岁就在得莫利炖鱼馆打工,打过杂、干过厨师、当过大堂经理。直到2015年,一干24年。
“同样是一条鱼,炖熟了卖,身价倍涨。”张金和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是得莫利炖鱼高峰期,全村44家饭店,一天吃掉3000多斤鱼,村里好几家粉坊和豆腐坊都供不上炖鱼所需。
得莫利村村口
一条鱼搅动了一个产业。
为了应对每日近万人的客流,村里开了12家食杂店,30个酒类、鱼类批发贩运户,8个汽修部;储蓄所、邮电所、加油站纷纷进驻;旅店、服装店、美发店、歌舞厅应运而生。
仅有522户人家的得莫利村,有170多户、600多人加入与炖鱼关联行业。
早在28年前,得莫利村村民存款有306万元之多,是伊汉通乡(现得莫利镇)的首富村。
一条鱼,活了一江水,火了一个村,成全了全村人。
集中在哈同高速得莫利服务区的炖鱼店
改变发生在1997年。
当年9月,伴随着哈同高速的开通,得莫利村“绍兴”“山泉”“江南村”“前程”等多家鱼馆迁入哈同高速得莫利服务区。
这是得莫利炖鱼发展的“高速”时期。张金和告诉记者,旺季时,服务区一天要吃掉6000多斤鱼。
这边,服务区火了;那边,得莫利村里的客流骤减,餐饮业的高光时刻结束了。
这条旧渔船似在讲述得莫利村的一段过往
如今的得莫利村“门前冷落车马稀”。村里打鱼的只有4户,饭店也仅存4家。
2018年9月,哈佳快速铁路通车,沿途13座车站中,有得莫利一站。
村民热盼的“高铁”并没能给村里带来客流量,得莫利人很失落。
从前,车马很慢,路途很远,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热闹非凡。如今,通了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得莫利村却落寞了。
是因为“哈同老道”慢了,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还是高速、高铁快了,人们都奔向了诗和远方?
经历商海沉浮,赵秀华感慨年华易逝,自己老了,“属于我们的时代过去了”。
苑广民
接赵秀华班的是儿子苑广民,有着海外留学背景的他话不多,思想深邃。
得莫利炖鱼产业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苑广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给了一个科普。有研究表明,25%鱼类喜欢成群结队出游,那些劈波斩浪,势不可挡的鱼群所以成群结队,是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它们在“大鱼吃小鱼”的环境里生存和发展。
“一条个体的鱼能游多远?”苑广民此问喻含深意。
“母亲感叹自己老了,无非是担心后继无人。”苑广民说母亲的担忧是多余的,接续和传承的力量生生不息,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发扬光大。得莫利炖鱼早已从地方特色小吃成长为东北美食代表性招牌菜,在全国各地的东北菜馆,得莫利炖鱼是检验其门店正宗与否的试菜,而揣着得莫利村身份证的厨师到全国各地的东北菜馆求职是免试的。
得莫利村党支部书记张金和
村党支部书记张金和告诉记者,眼下村里正谋划借助旅游带动莫利炖鱼产业发展,研究如何把客流量变成“客留量”,重塑得莫利往日辉煌。针对炖鱼,村里打算在预制菜和炖鱼料包研发上发力。
相信,勤劳智慧的得莫利人一定会创造出又一个奇迹。
记者:崔立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