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短讯!杨立新:30余年守护嫩黑“生命线”

“干一行,爱一行,不管做什么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嫩江铁路有限公司线桥部部长杨立新在工作乃至生活中秉持的信念。58岁的他,守护了嫩江铁路嫩黑线30余年,全程见证了它的建设和发展。

杨立新


(相关资料图)

正青春 见证龙铁人“大修精神”

“我父亲是铁道兵,受他影响,1988年10月我由技工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铁路线上工作,从铁路工人、工班长一直到支部书记,经历了嫩黑线的建路初期、建设、发展过程。其中,线路设备的5年大修改造、新线建设,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当时我担任现场施工负责人,线路上各处都留下了我的脚印和汗水,我对这条线路有着深刻的感情。也很荣幸成为嫩黑铁路建设和发展的见证者。”杨立新说。

嫩黑线建路初期

杨立新和他的团队

“嫩黑线建路初期,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每天带着大家人拉肩扛,喊着口号,几十人围在一起吃野餐,住大铺。施工中各组员工你追我赶的劲头、工人们热情工作的场面和迸发出的激情,我至今难以忘怀。那时我们三四十岁,风华正茂,精力也比较旺盛,在工作中不管什么困难都能迎难而上,不管多么艰苦,都能克服,那种精神都是发自内心的,大家一心只为早点完成任务,‘大修精神’也就是在这个阶段诞生的。”回忆起“大修精神”的由来,杨立新的眼中闪烁出别样的光芒。

那些关于大修的故事

在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时,哪怕是寒风刺骨的冬季,杨立新也要每天到各个站点和工区组织防雪、防冻、整治距离地面下4米深的泄水洞清理积冰工作,3年完成线路技术改造6.2公里以及林碧线重点病害整治,保证过渡时期安全运输生产;在嫩江公司技术项目部工作时,面临设备问题与人员及技术力量严重匮乏,组织和带领线桥部全体员工,开展嫩黑线线桥重点项目修、季节重点修和大中修施工,对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不放过,尽最大努力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资金投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同时解决各重点区段、重点设备技术状态,解决生产维修尖端问题。在岗位上的35载时光里,杨立新将自己的光和热全部奉献给了线桥设备的相关工作。

两难间 选择努力工作回报家庭

杨立新的“老伙计”们

走进杨立新的办公室,办公桌上一个掉页的线路测量手册、一本破旧的五笔字典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杨立新介绍说,这是陪伴他几十年的两位“老伙计”,手册是在大学时便有的,直到现在自己还是常常拿出来翻看学习。而五笔字典则是自己初学计算机画图时,为了巩固计算机输入法技能,反复翻烂的。杨立新笑言,工作之余,他还爱看书,经常与国铁和省铁路集团铁路技术专家交流工作经验,但最爱的当属看短视频,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铁路先进技术,通过思索和学习,让他受益无穷。

“温故且创新,吃苦且耐劳”,杨立新在工作上就是这样的人。但在他人生中其他的角色上,却大不相同……

一心扑在工作上,“安然于家庭”对于杨立新而言是一件困难的事。杨立新告诉记者,重点大中修施工工作和突出的重点工作关键时期与家庭出现矛盾时,即想承担起做儿子、丈夫及父亲的责任,又不能把工作放下是自己一直以来都面临的艰难抉择。“2015年,因工作需要,受集团公司和嫩江公司委派,我毅然决然服从组织安排,前往支援林碧地方公司运输生产工作,当时,家里有80多岁老母亲、瘫痪在床的岳父还有患胃癌晚期的哥哥需要照顾。也正是在林碧的3年时间里,我失去了两位至亲。”回忆起遗憾的往事,杨立新释怀地说,“人生总要干一些有意义的事,工作和生活不可能都十全十美,只有把工作做好才是对家人最大的回报”。

献余热 守护嫩黑“生命线”

如今,已是一名铁路老工务人的杨立新离退休还有四、五年时间,但他并不想让自己的工作因此停摆,他说,无论今后到哪个岗位,都要用全部精力,守护嫩黑线的安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龙铁人的精神,用智慧和汗水守护我们的铁路事业,充分发挥部门带头人引领示范作用。

杨立新表示,在技术上,将继续深耕创新一线,努力奋斗行业前沿,突出抓好嫩黑线线桥设备管理,科学开展设备维护、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创新维护方式,推行新办法,积极引进新技术,逐步形成机械化作业模式,不断提高设备质量,降低成本,推动公司提质增效向前发展,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为公司健康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全部力量。此外,自己技术再好,浑身是劲也不能完全派上用场,只有让更多的人掌握了技术,后继有人,公司才会发展得更好,因此,要发挥自己全部的余热,争取在技术上、人才培育上取得新突破,为企业的发展发挥自己的力量,巩固做好团队精神,团结部门广大职工群众建功新时代,共享发展新成果,不断攻克公司中线桥部门的技术难关和堡垒,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向前高质量发展,用坚守和承诺守护嫩黑“生命线”。

见习记者 王阳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