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边关!韩妈妈和她的“护边驿站” 当前播报

东宁市三岔口朝鲜族镇东大川村村民韩淑秀与爱人薛奎,五十年如一日,徒步巡边近10万公里。

如今,韩淑秀71岁,薛奎75岁,青丝早已染白。每当有人问,为什么不去40公里外的县城,和儿女一起过轻松舒服的生活?老两口会回答:“这是责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温馨的“护边驿站”里,韩妈妈亲自下厨为民警和边防官兵做饭

护边守边 无私奉献

清晨4时,韩妈妈和薛大爷带上干粮和水,开始一天的巡边护边工作。晚上8点多,二人还往返于20公里长的边境巡逻路上。

韩妈妈巡逻时随身携带一把钳子和几根粗铁丝,边境线上的铁丝网有时会被野生动物冲撞损坏,这时钳子和铁丝就派上了用场。

春季,因采集山野菜误越边境的人员增多,老两口就主动充当政策法规宣传员,对误入禁区的人员进行劝返。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力度,全面禁猎。韩淑秀和爱人利用对边境地理环境和村(屯)人员熟悉的优势开展护边清套工作,并向公安机关及时反映违法狩猎案件线索。

韩淑秀和薛奎沿着铁丝网巡查,遇到陡坡,走在前面的韩淑秀会贴心地拽薛奎上坡

薛奎的弟弟薛海靠近边境线承包了一片玉米地。每到秋季有很多野猪出没,看着好端端的玉米被野猪啃得七零八落,薛海在边境线附近布下了狩猎套。薛奎和韩淑秀发现后厉声制止,并耐心劝导,让薛海打消了布设狩猎套的念头。现在,薛海也成了一名护边员。

拥军爱警 情暖边关

韩淑秀被驻地边防官兵誉为“北疆好妈妈,边外指导员”。几十年来,她把伟大的母爱全都给了边防军营和警营。

部队的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派出所也从保卫组到公安边防派出所再到边境派出所名字改了一次又一次,可韩淑秀护边守边的决心和对边防民警、连队战士的爱却一刻都没有改变。

在东大川村金厂沟警务室前,韩淑秀和民警沟通交流

金场沟屯距三岔口边境派出所近40公里,民警往返小路颠簸难行,偶遇大雪封山,返程更是格外艰难。韩妈妈将自家仅有的两间房腾出一间。冬天烧火炕给民警取暖;夏天备瓜果给民警降暑;民警饿了,她下厨做饭;民警病了,她买药照料……四五十平方米的“护边驿站”,成了民警们温馨的“家”。

一些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警察分配来这里,韩淑秀像妈妈一样悉心照顾他们,主动陪着逐户登记走访了解村民情况,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生活环境。

民警王希林在驻村执勤时偶感风寒,高烧昏迷,又赶上大雪封山通讯中断,韩淑秀在儿女的帮助下,趟着积雪往返40多里路买来退烧药和消炎药,细心照料,直到王希林痊愈。

韩淑秀家庭赴京参加“闪亮的名字2023——最美家庭”发布仪式

民警王传林和徐添职,都曾长期在韩淑秀老人家驻勤,韩淑秀天天给他们做好吃的。不驻勤时,家里有什么新鲜的特产食品也经常托人给他们捎下来品尝。如果说警民是鱼水关系,民警同韩妈妈一家更似没有血缘的“亲人”。

驻军边防连队战士更是把韩妈妈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家,而韩妈妈也把这些连队战士当作自己的孩子疼爱。家里有好吃的,韩妈妈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着招待到这里执勤的连队战士。端午节的粽子、大年三十的饺子,每个节日,她都会亲手做一些美食,送到边防连队的连部和值勤点。

北方的冬季寒冷且漫长,来自南方的边防战士手脚经常会被冻伤。韩淑秀常常按照偏方煮些茄子秆的汤水帮着擦洗。裴可欣是一名新兵,身体出现了冻伤,加上思乡心切,动了打退堂鼓的念头。韩淑秀经常给他擦洗按摩冻伤的手脚。随着身体的康复,裴可欣找到了家的温暖,也坚定了扎根的想法。

总有人问韩淑秀:“拿自己的钱做这些,傻不傻?”韩淑秀会笑着说:“孩子们都是替国家来守边的,我愿意做他们东宁的妈妈。”

韩淑秀和薛奎在边境线上巡逻,制止了多起非法狩猎行为,也修复了不少破损的边境设施

初心不改 精神永传

韩妈妈和老伴在巡边过程中多次近距离遭遇黑熊、野猪,甚至听过虎啸。一次,他们在经过屯南金场沟河时,被暴涨的山洪冲出一里多地,幸亏被村民发现才脱离危险。50年中,韩妈妈一家义务巡边护边40载,只有最近10年才拿了国家的补助金。

守边就是守国。韩妈妈、薛大爷一家拥军爱警、护边守边,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使大家积极投身为国守疆的志愿者队伍中,积极投身于拥军爱警的行动中。

薛连军,韩妈妈的儿子,在父母的影响下,高中毕业毅然入伍,成为一名军人。退役返乡后,他成为当地林场的一名护林员。如今,薛连军循着父母的足迹翻山越岭、查看界碑、义务巡边。

随着时代的发展,边境管控手段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边防连队战士和地方移民局(边防)民警执勤、驻勤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可韩淑秀和老伴依旧在用最原始的方式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老两口用奉献和坚守打造的“护边驿站”,温暖着边城,犹如边境线上的灯塔,见证着龙江护边员的家国情怀。

记者:王彦;摄影/视频 王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