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要闻】“大国重器”挺起装备“脊梁”
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机械臂规则摆动,满载货物的列车整装待发……壬寅岁末,龙江大地到处呈现出一片全面振兴、奋力发展的图景。
高端装备制造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石,承担着带动各产业发展的重任。这一年,龙江高端制造业营收目标700亿元,1-10月份,目标已完成近90%,预计能够完成全年目标。
【资料图】
苦练内功打造核心竞争力
钢花四溅,铁水奔流。在齐齐哈尔建龙北满特殊钢线材厂车间内,随着一根根火红的特殊钢坯正从主轧机出口处源源不断地下线,打响了建龙北满特钢首季开门红。
一路稳扎稳打的建龙北满特钢日前再度传来好消息:我国首套盾构机用超大直径主轴承研制成功,其中直径从3米到11米十套主轴承的滚动体用钢正是由建龙北满特钢生产。
建龙北满一炼钢厂钢包倾倒钢渣
这只是我省装备制造业从传统发力高端、从制造迈向“智造”的一个缩影。
2022年8月,历经两个月协作奋战,世界最大异形加氢筒体锻件在中国一重成功制造,该锻件直径6.76米,创造了世界异形加氢筒类锻件单体重量、直径及壁厚均最大的三项纪录,彰显了中国一重作为“大国重器”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也标志着中国石化装备极限制造能力再次领跑世界;
10月,中车齐车集团齐车公司出口非洲坦桑尼亚的DA20型载重200吨凹底平车在天津港装船,即将启程发运,这是齐车公司目前出口海外的最大载重铁路货车产品;
12月,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作为白鹤滩右岸电站8台发电设备的主机供货商,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与参建各方一道,在三峡集团的统一组织下,成功打造出一张全新的国家水电名片。
龙江装备的硬核实力,在这一年里得到充分彰显。
技术创新释放发展潜力
获评2022年度第一批黑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哈尔滨固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生产无触点汽车电子喇叭的企业,2021年国内市场占有率为85.6%,连续多年排名第一,为大众、奔驰、奥迪等知名企业配套。
固态电子生产车间
走上一条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做行业的“小巨人”已经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的梦想。黑龙江省自2019年启动首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遴选,已经有近千家企业进入省级培育体系。
在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摆放的工艺设备和忙碌的“生产工人”,正挥动着手臂,进行焊接工作。经营规划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员祝贺介绍说,这是为了满足公司型号任务新引进的智能焊接设备,依托PLC控制系统,通过机械手焊钳,能够实现产品自动焊接、电极自动修磨,全程无需操作人员干预,降低弧光和烟尘对操作人员的伤害。
海鹰哈钛员工在进行电子束焊接
近五年来,海鹰哈钛已在技术改造方面投资2亿,并在2022年,着力推进公司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步伐,在经营、生产制造、网络安全等方面开展公司数字化建设工作,完善并深化应用经营管理相关系统。“我们在未来也会持续加大在技改方面的投入,推进产业基础高端化、产品高端化、装备高端化。”经营规划部部长助理杨伊凡说。
技术为本,引领发展。省工信厅通过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佳电股份、哈电阀门、齐二机床等7户企业被评为2022年度省级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哈电机、哈锅炉、一重专项、航弹院等4户企业入选国家2022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公示名单,九洲电气、新春锅炉等46户企业被评为第一批省级绿色工厂,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集群发展打造不竭动力
日前,由哈电集团牵头发起创建的发电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通过认定,成为黑龙江首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发电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由哈电集团、中国一重、黑龙江移动、东方电气、工大软件、新产投集团等17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历时两年筹备,共同出资1亿元资金组建。发电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将作为电力企业与设备厂商的桥梁,引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发电装备领域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发电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员工在工作
围绕龙头企业提升重点产业链协作配套能力,发挥大企业技术标准、质量平台等引领支撑作用,深耕细分市场,促进协作配套企业深度融入大企业供应链创新链,将不断扩大互利共赢的市场化协作网络。在此背景下,哈电配套群、一重配套群、中车齐车配套群等正应运而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如今,一个个大型高端装备新项目加速推进,正在转化为新的产业驱动力,筑牢工业经济的“四梁八柱”,照亮龙江工业振兴之路。新起点上,我们相信,龙江高端装备制造业定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扬帆远航。
记者孙铭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