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关注:林长制“治”出绿水青山新生态

穿上迷彩服,带上一壶水。日前,柴河林业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柴河局)晨光林场场长、场级林长游建伟和场里的护林员一起,又开始了一天的巡山护林。

压实各级林长责任,常态化开展植树造林,以绿色生态推动产业增收……自实施林长制以来,柴河局坚持“生态立企”方针,持续在“林”字上精准发力、在“长”字上履职尽责、在“制”字上探索创新,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着力打造出“无山不绿、无水不清、无路不荫”的柴河林区新生态。一幅青山叠翠、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维护苗圃


(相关资料图)

制度先行 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

“推行林长制,首先要从建章立制上着手,林长按照制度办事,就成了‘治’的行动。长期坚持完善,就成了一种制度。”柴河局森林资源管理部部长张玉涛介绍说,柴河林区现有施业区34.5万公顷,施业区范围内自然村屯58个,林场(所)21个,森林面积广,林地资源丰富,国有林场多,野生动植物保护任务重。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行林长制的时候要设计好“作战图”,密织基层林长制网络,壮大林长队伍,发挥好末端的力量。

结合林区实际,柴河局成立了公司级、场级林长制组织机构,设立了公司级、场级林长制办公室,建立“局级林长+生态监督专员”“局级林长+纪委书记”工作机制,落实“企业林长+检察长”“企业林长+法院院长”和“企业林长+林区警长”协作机制。设立三级林长86名,与21个林场签订管护责任状21份,各林场与管护责任人签订管护责任书共计501份,合理划分资源管护网格并明确了13个管护站、501个管护区的相应职责,确保有林地面积100%管护,把管护任务细分落实到每一个山头地块。

“在推进林长制深化落实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细化林长制管理措施。将林长制管理工作纳入公司党委绩效考核和常态化管理日程,依据考核细则,对林长制工作实行月督查、季调度、半年讲评、年终考评,将林长制考核得分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畴,以考评指挥棒压实工作责任链,强化推进林长制工作的制度保障,确保林长制落地见效。”张玉涛说。

栽下新绿

实干加码 增绿“独角戏”变身“大合唱”

深秋时节,柴河林区层林尽染,万顷松林蔚然壮观。近年来,柴河局持续推进大规模植树造林工作,持续推进“局址增绿、林场兴绿、公路连绿”工程,创新履“植”尽责形式,将绿化任务细化到林间地头,细化到各位林长肩头。

“刚接到绿化任务时,压力是真大。但是,既然当了林长,就得做出点成绩,履职尽责。”两年间,在游建伟的带领下,晨光林场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山边路旁,都种上了各种绿化树木。

林长先行,群众支持,增绿的“独角戏”变身“大合唱”。在林区上下群策群力下,到2021年年底,柴河局有林地面积增长到31万公顷,森林覆被率增长到91%,森林总蓄积增长到4187万立方米,公顷蓄积增长到133立方米,实现森林面积、覆被率、总蓄积和公顷蓄积“四增长”。

既要增绿,也要护绿。“我们通过实现林长督导检查常态化,建立各级林长与森林防灭火责任链条,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增加巡山护林频率,依托森林资源‘一张图’和‘云森防’等数字化手段,实施‘人防+技防’工程,构建多管齐下、多方发力格局,确保防火工作无死角,逐步探索出具有柴河林区特色的森林防火经验,筑牢森林防火铜墙铁壁。”柴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义春说。

实地督导

用绿创新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推进林长制过程中,柴河局强化绿色转型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深入挖掘生态资源优势,完善升级威虎山九寨、莲花湖二道湾、鹰嘴峰、雪村四大景区,形成四季旅游环线。打造集森林旅游、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红色文化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森林旅游风景区,让柴河林区真正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旅游胜地。

与此同时,柴河局积极践行“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的要求,按照龙江森工集团统一部署,持续依托林区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森林农业,积极推进经济果林产业发展基地、蔬菜基地、北药产业基地建设。

截至目前,山葱种植面积45亩,引入种苗405万株;在秋皮沟林场苗圃培育沙棘、榛子、蓝靛果、东北果树等150亩,在向日林场培育沙棘5000亩;在原贮木厂建成110亩的蔬菜基地106座,秋季大棚韭菜已逐步上市;同海林市泽农北药种植合作社调整合作模式,新增刺五加种植7.2万亩,各类中药材在田面积近5万亩。

“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林长制,发展林下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生态共赢、发展与富民同步。让山水常青,让土地生金,让职工群众致富增收。”柴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阳说。

王博 记者 马一梅 李健

关键词: 绿水青山